时序徐徐轮转,在冬至,终于迎来今年的极寒时刻,也意味着对日始的迎接。
“一天之中,日出之际是日始。一年之中,冬至日起,白昼由短而长,亦可谓日始。”
冬至为日始,是一年阴阳循环的开始,从今天开始,有太阳的回归,有白昼变长,有阳气的萌芽,极寒慢慢扭转,一天比一天亮得早,每一天都是被光点亮的日子。
始是一种吉祥的预兆,冬至这一新开始,往后的日子便奔着年去了。宋代记载冬至之盛大:“十一月冬至,京师最重此节。虽至贫者,一年之间,积累假借,至此日更易新衣,备办饮食,享祀先祖。庆贺往来,一如年节。”
同时冬至也是慎终追远、祭祀祖先、尽奉孝道的传统日子,正所谓“冬至祭祖先,仪如正旦日”。
祭祖溯源
《史记·礼书》中说:“天地者,生之本也;先祖者,类之本也。”意思是祭祀天地,是报答天地覆载之德,而祭祀祖先,则是在尽孝道,感谢赐予生命之恩。所以祭祖这个社会习俗对于中华民族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。
冬至作为节日源于汉代,起初是民间冬至祭天祭神活动,而后盛于唐宋,开始逐渐演为祭祖的活动,并沿习至今。
据记载,唐宋时期,冬至便成为了祭天和祭祀祖先的日子。在冬至这天,皇帝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,百姓也会在这一天向父母长辈祭拜,因此,冬至也称之为“祭冬”或“拜冬”。
敬孝修福
冬至祭祖的意义是在于教人不忘根本,启发后人敬孝之心。通过为祖先供奉食物或鲜花,或墓前祭扫等,以表感恩、缅怀之意,同时,也祈愿宗祖庇佑子孙平安健康,事事顺遂。
其实,冬至祭祖,不仅在民间,汉传佛教界也承习了这个传统。
明代佛教著作《三藏法数》上说:“冬至,则一阳初生,履长之始。是日持斋修道,即能致福也”。冬至这一天,也有许多人会到寺庙,祭拜历代先祖,表达感恩,追根溯源。
冬至祭扫期间,安全便是最大的隐患,为保证祭扫游客安全出行和顺利祭扫,在晋宁区民政局的指导下,晋福古园在市民入园、出园及祭扫过程中各卡点设立安全保障点和暖心服务站,以最大程度保障游客安心祭扫。
01 暖心服务站
晋福古园在园区设置了两个祭扫暖心服务点,为游客提供纸烛换鲜花、祭扫水桶、跪垫等服务,以保障冬至祭扫安全绿色开展。
02 红十字三献宣传
冬至祭扫期间,晋福古园红十字服务站也在园区内开展三献知识宣传,传播大爱精神,倡导市民加入到大爱事业中来。
03 二十四小时客诉
晋福古园冬至设立专项客诉登记服务,并要求客诉发生24小时之内必须予以回馈,以保证祭扫市民最大程度解决问题。
04 禁烧禁鞭
冬至期间,为保障广大祭扫游客安全,晋福古园除在园区设立安全保障服务点外,也安排专人专岗全天巡逻,保障祭扫安全有序开展。同时,设立禁烧禁鞭劝导小组,劝导游客安全祭扫,严防森林火灾。
最后,晋福古园再次提醒广大市民朋友,安全出行、安全祭扫,保护好自身的生命与健康安全,才是对逝者的最好告慰。